虽然出现了些意料之外的变故,甚至使局面都变得凶险,但邓羌对于战情的认识,依旧清淅。
来袭的几千晋骑,是桓温仅剩的能够给秦军带来威胁的爪牙,而他的目标,则是一举将其拔除。
没了骑兵的掩护配合,那剩下的三四万晋军,便象没了獠牙利齿的猛虎,空有一身蛮力,也难在秦军面前发挥出来。
只不过,想要虎口拔牙,还是要担些风险的,仅靠随邓羌追击的一万多秦军精骑,还是略有不足。
即便靠着强大的战力,能够成功,在晋军反扑下,也必定伤亡巨大,那样反倒让桓温达成了目的,邓羌坚决不干。
但是,邓羌手里的牌,可不只这些秦骑。
在两军追逃纠缠间,陈晃所率三营秦军步卒,也在提速东行。因为有秦骑在前开路,进军效率相当高,还携带有大量军需辎重,以支撑前线。
归德、弘农二营,在当初弘农之战后,伤亡惨重,虽然很快补充了一些新兵,但战斗力削弱得厉害。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垒营,却可以如其名一般,成为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此时,陈晃率大队,已然在后方不远,正在往函谷战场赶,加把劲,用不了两的个时辰,也能投入战斗了。
有这三营步军的支持,邓羌至少可以保证,函谷的正面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在这等战局下,邓羌谋求的,又岂只是不败?
桓温的反扑虽然刺得秦军鲜血淋漓,但这也给了邓羌彻底击破晋军的机会!
除了陈晃后继之师,他手里还有一张从头到尾都隐藏得很好,始终不曾动用的王牌一玄甲重骑。
秦王花费重资,打造的这两千具装铁骑,可不是摆设,用来看漂亮的,关键时刻,这就是杀手锏!
邓羌之所以仍然按捺不用,只在查找一个最佳出击的时机,以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舍桓温之外,又还有哪个目标值得邓羌把玄甲营撒出去呢?这玩意一旦出击,可就不能轻易停下的,那也意味着决战的时刻。
而即便以上策略都不奏效,在陈晃之后,自临汾南下的其他几支中军,也已渡河南下,随着秦军追击的步伐向东转进。
若是等那四营秦军中军赶到,那么邓羌敢保证,正面对拼,也能将桓温战而胜之!
问题在于,眼前晋军的反击,能给秦军带来多大的麻烦,其展现出的锋锐与士气,又能坚持多久?
说到底,桓温的这波进攻,看似破釜沉舟、绝地反击,也仅仅是一波流。其虽拥数万兵众,实则后继乏力!
随着陈铁、徐铉二将率军增援上去,骁骑营将士有了主心骨,秦军阵脚总算是稳住了。
但曹被阵斩的影响,还是太大了,再加之邓遐、苻生的勇猛表现,虽然度过崩溃的危机,却也无法重回此前对晋军的强势压制。
不过陈、徐二将接管战局后,却有意识地重新集结幢队,以二人为中心,使骁骑将士团聚身边,尽力消除那种无序的乱战。
无脑拼命,只会降低秦军的水准,不利于发挥其优势。相反,晋军邓、苻二将,却是巴不得乱战一通,乱中求生,乱中取胜。
论指挥纪律、战斗素质,自然拼不过秦军,但他们都有一身当世罕匹的武勇。仅凭个人武力,在大规模交锋中,往往会陷入孤立、无力的处境。
但当战斗陷入焦灼之后,开始比拼意志与忍耐后,一个猛将身先士卒,能够起的表率作用,也是极其显著的。
尤其是苻生,当年苟苻大战期间,他尚年轻稚嫩,虽已展现出剽悍天赋,但毕竟还未完全兑现。而今数年之后,年纪与身体上来了,苻生也渐渐攀上其武力的巅峰状态。
在这场战斗中,也尽数挥洒出来,用曹以下十馀名大小军官的鲜血展现他的凶悍,至干殒命于其手中的秦卒,更难以计数。
其独眼,已经足够夺目,自带一股让人望而生畏的气质,当其浑身浴血之后,就有如一头独眼魔神一般。
似苻生这样的战将,个人速度、膂力、反应都是第一等,身覆重甲,本身防御惊人,寻常人难以近身,寻常武器也难造成致命伤害,再抛开一些小概率的意外事件,战场之上,能给秦军带来的伤害与破坏实在厉害。
双方一以指挥训练,一以强悍武力,函谷道间,激战持续
而另一路,弓蚝亲率果骑将士,绕行数十里袭其后,在费了近一个时辰后,方才成功迁回。
秦晋交锋这片函谷地域,南山北径,信道还是不少的,这些野山径,虽不似干道那般开阔,甚至可供双方上万骑兵冲锋,但放慢速度进军,还是可供通行的,只是速度慢些。
这些路径,不只邓羌在利用,桓温那边,也有所防备。
弓蚝绕袭,至三岔隘口,竟有晋军把守,不过临时布置的防御,敌不过果骑将士一次冲锋,若不是守将薛珍跑得快,脑袋可能就被弓蚝砍下了。
当然,薛珍战意不高,甚至有些怯战而逃的意思。这个人,心态已经彻底发生变化了,因为数次就北伐方略发表意见,不为桓温采纳,怨言不断。
对桓温半途反击、舍命一搏的做法,更是嗤之以鼻,接受任务时,心中都是不情不愿的,面对有如猛虎下山的秦骑,哪有心气去抵挡。
再者,当初在逗津时,为接应败逃的邓遐、苻硕,他可损失好几百部卒,心中本就不忿,哪肯卖力。
轻松解决薛珍所部后,弓蚝马不停蹄,率军出隘口,直插晋军后背。
然而这个时候,谷地间的战况又有了新的变化,靠着不断的组织、进攻,陈、徐二将合力,终将邓、苻压制,使得晋军战线后移。
不过,继邓、苻二部后发的晋将朱序,所率五千荆州精锐甲士,也赶到了。
邓、苻、朱三部,这决死突击的上万步骑,便是桓温此次舍命一搏,投入最大的本钱了。
虽然手中还有三万兵众,但战力找不出这三支精甲更强劲的了,即便有,那也是用来拱卫中军的,那有如桓太尉的底裤,岂能真扒下来投入战场
而得到朱序所部参战后,又轮到秦军落于下风了,这样的短兵交接,又有山势限制,步军方阵对失了速度的骑兵来说,威胁是极大的。
尤其是,桓温从各军中抽调了大量弓弩,配与朱序,然后就变成秦军节节败退了。
在这个空挡,邓羌手中还能立即动用的牌,就只剩两千玄甲铁骑了。就在邓羌心存迟疑之际,弓蚝不负使命,带人杀到,让邓羌少了几分为难。
出发之前,邓羌还给弓蚝交待,要注意留兵阻截晋军后继,但朱序已然带人添加战斗。
察此情,弓蚝也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分兵了,直接全师而上,配合友军,先将这来袭的晋军精锐给歼灭。
他弓蚝擅长的是冲锋陷阵,横扫千军,不是猥琐拒敌!
更何况,这等时候,不要想着留后路,不要想任何与破敌无关的事情,以最迅疾、最凶猛的攻势,扫除面前所有阻碍。
当然不留后路,也往往意味着危险,一旦桓温的中军,行动迅速,也扑上来,那么秦晋之间战局,就彻底变成“夹心饼干”了。
而一旦形成那样的混战,秦军就危险了,即便最终能摆脱,损失也必然惨重。
事实上,这场仗,受限于地理、形势与战况决策,双方不约而同,已经变成添油战术了。
战火已然烧遍这片山野,不只是谷地间,周遭的坡冈山梁,几乎都有双方将士拼杀的身影。
而烧得最猛烈的地方,毫无疑问是双方接战的第一线,只是战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混乱起来,秦晋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难拉扯开了。
这种时候,谁后退一步,甚至回个头,都是个死。而散布谷道间,邓遐、苻生、朱序三名晋将所在,始终是普军最犀利的进攻箭头。
随着相持不下,双方的骑兵,也都下马步战了,这等混战,失了速度的骑兵,真不如扛枪执槊的步卒。
血肉横飞间,哀鸣、乱窜的战马,随处可见,双方将士不论敌我,擦着碰着,便是筋断骨折
有朱序领军添加后,正面秦军,已经开始落入下风了,所幸,弓蚝来了,他真的力挽狂澜来了!
且不提两面夹击形成威慑,能正面反推秦军,已经是三支晋甲合力奋战的结果,战况焦灼之际,眼睛也只盯着面前,哪有精力顾及脑后。
结果是没有多少疑问的,弓蚝所部虽也经历了长途绕行以及薛珍的耽搁消耗,但比起长时间激战中的两军,那点损耗,根本不值一提。
而当弓蚝率军,发起突击之后,恰如猛虎蹿入群羊,冲锋起来的秦军,象一把钢刀,直插激战中的晋军。
后方的晋军,本能地调头转向,结成阵势,想要抵御,然而,在秦军所过之处,就象烧红的钢刀,插入雪地,片片消融
一口气,弓蚝带人在谷地间穿行了三四里,就如清道夫一般,把沿途所见晋军撞得支离破碎一直到“中心战场”,方才遭遇一些有力的抵抗。
双目一扫,像杆旗帜一般,扎在晋军阵中,正率部拼杀的邓遐,立时进入弓蚝视野,并且直接成为他狩猎的目标。
没有任何废话,弓蚝双腿一夹,胯下健马便会意般加速朝邓遐冲去,而弓蚝手中那支重达二十馀斤的铁塑,则直直地对准邓遐。
弓蚝这样的人,上了战场,便是那最受瞩目的一类,那股凝练的气势,让人有种远离的本能。
邓遐这边,则在努力摆脱一名近身搏命的秦卒后,方才得空,应付弓蚝。然而,面对冲击而来的弓蚝,只觉亡魂大冒
沿途的晋军,根本无法阻挡弓蚝,几乎眼睁睁看着弓蚝冲到自己面前。邓遐举刀相抗,身体侧倾,微微闪躲,然而动作,在弓蚝面前毫无作用。
很快,以骁勇着称的邓遐,就象被一头狂牛撞击了一般,身体飞了起来,而胸口,连甲带肉,被扎穿了。
桓温麾下第一猛将,就此殒命,几乎没有丝毫反抗能力,其手中的战刀,最终也只是在弓蚝的宝甲上留下一道浅显的印子罢了。
高手过招,一击致命,甚至比斩杀一名小卒都要轻松,毕竟两者之间投入的精力与专注是极其悬殊的。
当然,若是正常对敌,邓遐绝不至于如此屏弱,他毕竟久战力衰,弓蚝有些胜之不武。但这是生死相搏的战场,活下来的就是胜利者,谁去管过程?
而邓遐被杀,则意味着晋军彻底崩溃的开始,毕竟他们与秦军血战,邓遐的个人发挥是极其重要的,他甚至是许多普军将士还敢拿起武器冲锋的心理支柱。
如今,这根支柱,被弓蚝轻而易举地折断了
对邓遐之死,反应最快的,不是其他人,而是就在不远处的苻生。
此时的苻生,浑身浴血,状若疯魔,更有几分急切。秦骑绕后,已经让他惊惧万分,邓遐战死,更让他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几乎在第一时间,苻生果断放弃当面之敌,领着集结起来的几百氐、晋士卒,玩命地逆贼弓蚝所来方向杀去。
逃命这等大事,苻生自没有半点保留,呈现出来的场面,自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沿途秦骑也拼命拦截,但无人是其一合之敌。
等弓蚝回过头来,苻生已然带着人跑得远了,一片大乱的战场上,想阻止都来不及。
不过,这场秦晋精锐之间的正面碰撞,已然以晋军的彻底崩盘告终,尤其在弓蚝与骁骑将士会合之后,大局已定。
上万晋军步骑,在拼杀之中死伤了多少,难以计数,但崩盘之后,只能看见,大股大股的晋军向东溃逃,秦军将士,则趁机剿杀。
但这样的拼杀结果,显然不是邓羌的最终目标,对他来说,这只是奠定了大破桓温的基础。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邓羌终于把他的杀手锏用出来了,一声令下,重骑出击,撑着晋军溃卒,冲杀而去。
蹄铁踩在谷地间,仿佛让整片山都震动了起来,沿途,得到军令的各部秦骑,纷纷避让,以免误伤,待其席卷而过,方踵迹添加追杀。
更其后,是终于赶到战场的陈晃军,也不得片刻歇息,随即杀将过去,跟着骑兵吃肉喝汤,扩大战果。
显然,秦军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冲着缀在后边的桓温大军去的
而邓羌给羽林将军连英杰的命令只有一条,凿穿晋军,不冲出函谷,不许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