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秦 > 第532章 苟旦下线

第532章 苟旦下线(1 / 1)

十八日,潼关以西,羽林仪仗已然准备停当,英武的官兵不时安抚着跨下的战马,只待命令下达,随时便可出发。

在战备东巡月馀之后,苟政终于决定返京,即将踏上归城。关下,一众守关秦军将校,在大都督陈晃的率领下,排成两行,恭送王驾。

与来时的严肃与沉重相比,返程的苟政,要明显轻松一些,嘴角也不时露出点从容的笑意,即便此时的桓太尉,正气势如虹,率大军向潼关挺进。

大抵是有些感应,一道军报在苟政即将登车之前,送抵潼关:晋军前部已进据湖县,兵锋直指潼关,更为关键的,是桓温亲提四万步骑,已然抵达弘农城!

只可惜,如此要紧的军情,已不能给秦国将校带来更多紧张了,而秦王苟政,更是洒然一笑,遥望东方,双目中几乎映出函之壮丽山河,淡淡地说道:“桓太尉,恕不奉陪,你我秋后再见!”

显然,桓温满面热情,盛装汹涌而来,并不能阻止苟政西归的步伐。

收敛笑意,扭头看向陈晃,苟政再次交待道:“文明,潼关诸军事,关右之安危,孤便尽付你手了!”

闻言,陈晃顿作肃然状,躬身一礼,重重抱拳:“请大王放心,只要臣一息尚存,便不使晋军一兵一卒过关!”

“拜托了!”苟政郑重一抬手,言罢,再无丝毫尤豫,转身登车。

“恭送大王!”陈晃则率领众军校,敬拜道。

经此一行,对潼关的防御,苟政已并无太多担忧了。虽然秦军在潼关,总共也就屯有万馀兵马,其中还包括函需休整、补充的归德、弘农二营,但以潼关的地势天险,已经足够了。

秦军可是经过符氏来袭考验的,同样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其中一条重要收获便在于,立足防守,谋求反击,那么短时间内,不必在潼关屯太多的兵力。

至于秦国其他的军队,武关一路,汉中一路,河东一路,再加之稳定后方、弹压内部,以及最为重要的,用于蕴酿反击的机动兵力,这是不能随便调用的。

而相比于作为桓温主攻方向的潼关,秦国在河东一线(包括平阳)投入的兵力,俨然要更加雄厚,中外军零零总总加起来,足有两万多人。

过华阴时忧潼关,等到潼关之后,苟政更挂念河东局面,不过随着王猛的一系列操作及汇报,他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

王猛之于苟政,本身就具备充足的信任与信心,再加之,王猛已经明明白白地上报苟政,他在河东的战备工作与整体防御思路。

王驾粼粼西行,车厢内,苟政身体随着行进的颠簸左右摇晃着,但眼神之中满是平静,除了坚定,无丝毫波澜起伏,手中握看来自王猛的奏报,虽已阅览了两三遍,精神仍旧专注。

奏报中,王猛除了就河东的备战进展情况向苟政做汇报,最重要的,是向苟政提出了对此次秦晋(苟桓)大战的预测判断,并提出破敌之策。

王猛认为,以关河之地利形胜,防守反击,乃百试不爽之策。立足防守是基础,但想要破敌,还当寻求与晋军决战,而关键则在于出击时机。

王猛判断,桓温困阻于潼关,若久不能克,其馀各路晋军也无进展,他必定图谋河东。

而在河东的防御上,王猛却提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先坚守河防险要,消耗晋军士气,而后适时放晋军北渡,于河东境内寻求与桓温决战。

此计很险,一旦引晋军入河东,代价也必大,再加之还有在侧虎视耽耽、脸上写满了“渔翁得利”的燕国,更容易使形势陷入失控的险恶局面。

风险越大,往往意味着收益越高,一旦桓军北渡,那么秦国这边考量的,便是如何将桓温全歼了,恰如当年围歼符雄军那般。

欲守关中,必先守河东,但于此同时,河东也往往是进攻者的坟墓,尤其在关中具备足够反击力量的时候。

更湟论,北伐晋军最大的一个破绽,便是路途遥远,千里馈粮,作为中转枢钮的洛阳,还时刻面临看燕军的威胁。

桓军北渡,如此解法,若桓温谨慎,不敢渡河,困于弘农,阻于潼关,那么办法就更直接了。

就按照秦军过去最擅长的,待晋军兵疲粮尽,不得已撤军之时,果断率军追杀即可,秦军如今的铁骑,可比几年前要更加强大犀利。

虽然那样,想寻求全歼,甚至把桓温留下,可能性就不大了,但也必定能对晋军造成重大杀伤,削弱桓温之实力威望,加剧晋国内部纷争矛盾。

而这所有的筹谋,都基于两点,秦国拥有足够反击的力量,同时能够如计划那般严守诸关不失、消耗晋军。

当然,苟政悉心竭力地准备了那般久,保证这两点,还是很有自信的。

桓温主力暂且不提,就说另外两路晋军吧,苟政驾临潼关期间,桓冲、司马勋两路来犯敌军的进展,也陆续经长安转呈行在。

严格来说,武关方向爆发的才是此次秦晋交锋第一战,由于距离较近,又有水路转运之优势,桓温水陆三万馀众,早在四月便抵达上洛地区。

经过密集而激烈的前哨战后,桓冲所部终于登上谷地,兵临武关,用五日的时间休整兵马、囤积粮草、打造器械,而后发起对武关的进攻。

此时,上洛太守、武关镇将王泰,也已在关内做好了充足的御备,兵器、粮草关中足备,守备军力也在短时间内,扩充至三千人。

十比一的军力,落于平台上的武关关城,虽则险要,却也不是那种飞鸟难渡的绝壁死岭,唯一的问题,只是关城攻防,双方交战接触面不多。

但桓冲没道理不攻,甚至存着一鼓作气,震住秦军,打下武关的想法。因此,从武关攻防战爆发,双方就打得十分激烈,桓冲派军,轮番冲击,不惜伤亡。

只不过,桓冲很有想法,决策果断,所部普军也相当英勇,但之武关,毕竟是王泰穷数年之功打造而成,从人马到器械、粮草,再到指挥防御体系,虽谈不上无懈可击但也不是桓冲能够轻易攻克的。

桓冲的进攻,固然凶猛,但王泰的守备则更加凝实,晋军连续进攻五六日,在死伤两千馀众后,终于停止了进攻。

这先声夺人的攻击失败,也宣告桓冲不得不转而另谋破关之卡,力战不得,只是智取。于是,桓冲与王泰,开始围绕着武关展开斗智斗勇。

桓冲做了太多表情,但全是白费,王泰根本就不搭理,为安军心,甚至以一种玩笑的口吻,当着部属的面取笑桓冲,说他多谋而无用。

事实上,除了兵力少点,武关秦军什么都不缺,王泰指挥能力也不俗。桓冲虽是智勇双全之人,但想靠着一股锐气强打进关,只是妄想。

即便弱势的兵力,真到紧急关头,也可从上洛继续征召民力,情势再恶劣,也还有蓝田的两支中军托底,王泰岂惧桓冲?

恰如当初苟政巡视武关时,王泰表态的,只要关中安稳,粮械不断,纵十万来敌,他也有信心守住。而桓冲所部带来的压力,与王泰与武关守军的极限,还有几分距离。

桓冲受阻于武关,这不足为奇,相较之下,反是司马勋那边,有些出人意料。倒也不是司马勋进军顺利,而梁州晋军出汉中之后,便放缓了脚步。

先逆褒水北上,转斜水进军,沿着谷道走了两百多里后,又以秦军有备,退往汉中。

略事休整,又走陈仓道,再度寇往陈仓,但速度更加慢了,据探报所得,至今司马勋大军还在秦岭山道间转悠,以日行十馀里的龟速前进。

看得出来,司马使君变得谨慎小心了,那开动的步伐,就象夹着步子的小媳妇一般,不小心也不行,毕竟在秦军手中,吃的亏太多了,几乎就没讨到过便宜。

去年进阴平,袭陈仓,最后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而当年县大战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司马勋的头顶,仍未缓过劲儿来。

哪怕汉中平原上也是平川沃野,物产丰盛,又有其馀梁州郡县支撑,司马勋也好不容易通过掠夺、压榨,积攒了点家底,实在不容易,也不敢再随便浪费在秦国方面!

对司马勋来说,关中难啃,北上不详!

而其表现,整个只透露出一个意思,若桓温能够成功攻破关口,进入关中,那么说的,他司马勋必定全力一赴,北上帮帮场子(分一杯羹)。

若连你桓太尉都不能有所突破,也勿怪他司马使君,谨慎为之

而司马勋这一谨慎,反倒让陇南方向的秦军为难了。前者薛强为帅,攻取武都,坐镇陇南,此番普军伐秦,薛强也顺理成章负责秦西南方向战事,直接点说就是对付司马勋的防守反击是总体战术,但过程却非一味死守,反击的时机也该适时把握。从司马勋北进之后,薛强那边便筹谋着,要给他来一记狠的,并且向长安汇报,请求支持。

大司马苟武,对薛强的备战思路也给予了肯定,晋军东强西弱,那秦国便东守西攻,争取部分主动,保证一路安宁。

梁州普军弱势,司马勋好欺负,那就别怪薛强谋算。甚至于,薛强还考虑着,若能再次击破司马勋,那么一举南下攻取汉中,则秦晋战局,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

薛强集结精兵,静候梁军,终日思谋,结果司马勋学得这样“乖巧”,这就让薛强有些无能为力。

薛强不似刘异,具备一定的机动决策条件,他的首要目标,是保障西南稳定,而后寻机破敌,无法像刘异改变目标突袭弘农城那般,主动阴军南下,与司马勋来一场“山谷奇遇”。

除非能够得到长安进一步的支持,兵马与粮草,但秦国的防御战略,也有主次

司马勋不前,桓冲受阻于武关,潼关虽还未经受桓温的考验,但桓温若选择强攻潼关,那么苟政做梦都能笑醒。

战争的意外因素很多,但秦国的关河防御,就目前来看,容错能力很高,只需多加关注,仔细筹备,维持下去,并不是太大的难事。

桓温有雄厚的兵力,有富庶的荆州支撑,唯一的问题,便是粮道漫长,转运艰难。

秦国虽也饱受连年战争之苦,府库拮据,但毕竟是主场作战,可以就近调兵派粮,支持前线,这等没有退路的立国之战,再难再苦,咬碎了牙齿也能坚持下去.·

因此,桓温起大军来势汹汹,但扛过了最初的震撼,又经这一个多月的准备与交锋,再思来敌,也不过尔尔罢了。

说白了,仅从军事的角度出发,桓温都不足为惧,论他不可能摆脱东晋内部的肘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一旦后方有变,都能放弃北伐成果,湟论桓温,若建康抑或荆州有事,只怕军心都能溃散!

王猛几乎奔看必胜的结果,去思谋破普之策,大抵源于此节。

桓温不足为惧,不论他如何决策,不论战局走向何方,哪怕真就被桓温攻入关内,秦军都能保有反击获胜的希望。

就一条,桓温无法久留北方,他的北伐注定无法成功,南方他可以制霸晋朝,但在北方,纵是条龙,最终也只能盘成虫。

而唯一让王猛无法预测的,只有一个问题一一燕国。

若燕国参与进这场战争,那么明朗的情势立刻便会复杂起来,结局走向何方,殊难料定。而想要燕国在秦晋交锋中按兵不动,可能性微乎其微。

虽然燕国做出一副东征段龛、无暇西顾的表象,但想让秦普掉以轻心,也没那么容易。尤其是,秦国在并州、河北埋的密探,大多已经扎下根了。

河北那边消息刺探或许麻烦些,但并州燕军的秘密集结调动,秦国已经察觉。

不过,即便同时面对晋燕两军的压力,王猛仍旧有着应付最坏局面的打算,那便是舍弃安邑,退守玉璧城。

备战期间,王猛将全郡那么多粮草、军械往玉璧城囤积,便是从这方面考虑。

河东三城,安邑、蒲坂、玉璧,恰恰是郡治安邑,可以舍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斗罗:双神级武魂,比比东独宠我 我,成魔后,一剑撼天 一坛气血蛊,我一人手撕群妖数魔! 重生之归途漫漫 废物皇子登基,开局召唤不良帅 天道都不敢惹她,你居然夺她神骨 梦幻西游之全职五开 港岛:开局接手夕阳社团 从烂仔到黑道枭雄 极道爷爷,揍逆子,护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