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秦 > 第294章 降将 俘将 柳老儿 王景略

第294章 降将 俘将 柳老儿 王景略(1 / 1)

刀兵面前,没法不低头,王猛下属十馀名经过其专门培训的职更,在一队羽林的护卫下大摇大摆进入杨氏堡,在杨府之前,大张旗鼓,进行清丁编户工作。

在几无遮掩,且有杨氏父子配合的情况下,只用了一日多的时间,王猛便协同僚吏,完成对杨氏及依附杨氏族部丁口的清查编户。

最后连杨氏族人算上,计得户八百三十七,口四千一百百五十五,其中壮丁为一千二百七十四人。

不要小瞧这个数据,这比起渭北许多边鄙小县全县人口都多,显然,趁着关中大乱期间,杨氏默默发育,吸收了不少人口。

这未必就是杨氏的全部底蕴,但王猛也没有继续深挖,就这已经足够杨氏受的了。从今年开始,只要苟政还坐在长安,只要苟军对各郡的武力弹压震还存在,他杨氏就得照登记的丁口数量缴税,这可是两千五百馀斛粮,

还每年如此。

比起这,给堡外苟军“单食壶浆”的搞劳,则算不得什么了。

甚至于,杨氏一定程度上还应感谢苟政听取下意,仁慈宽恩。因为按照苟政最初所拟税额,按每丁每年纳粮两斛、绢一匹来算。

不过,包括郭毅、朱彤乃至王猛在内的一众僚臣,都向他建议,如此负担过重,非当前关中士民所能承受,因此方才取消了对绢布麻绵的收取,只缴粮。

在完成对杨氏的清查过后,王猛加以总结调整,很快便向县域内剩馀几家豪强动手,有杨氏榜样在前,其馀豪强自不敢再打马虎眼,主动上报户口情况。

鉴于他们顺从的态度,王猛的态度与手段也做出相应调整,对几家豪强上报的户丁数量,只要在“合理范畴”之内的,一概同意。

至于这个合理范畴如何界定,则通过县令李绪、屯营以及王猛自己的调查了解,综合判断。

当然,事情还是要做实,在接受豪强上报数据的同时,王猛也遣僚吏进入各家,就所报户丁名单,一一进行确认,避免出现“虚户”的情况。

毕竟,在王猛的构划中,这些登记的人口,除了是今后收税的依据,更是官府户籍管理的基础,同时今后施行役、兵役之法,也将由此出发。

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上,哪怕做得再细致也不为过,当然,由于各方面条件受限,效果距离王猛的设想还差得远,但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到清明前后,通过王猛一番软硬兼施、饱含权变的操作,郑县的清丁编户工作,以远盖关中郡县的速度完成,终得户二千五百八十八,口八千一百六十四,丁两千三百馀人:::

在整个过程与结果中,王猛深谱权变之术,这也实在是个目标明确、作风果断的人物。

从被委任关中户口清查工作开始,王猛便明确一点,他并不是要将关中所有人口都置于官府监控之下,那根本不现实,他要的只是满足官府税入的人口,并保证丁税制下可以收取足够的粮食,抑或农副产品,在今后可以动员足够多的人力。

在创建对关中有效统治的前提下,给各地豪强留下一些馀地,以缓和冲突,避免直接的、剧烈的对抗,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郑县在清丁编户工作上,一下子跑到整个关中的前列,长安收到最终汇报后,广发全境,对王猛以及一应职吏大加赞赏,王猛由此,声名更振。

当然,那些震撼的目光与声音,并不是因为王猛的能力与清丁工作的难度,而是因为苟政的重视与支持。

在不少地方官吏看来,他们若是得到秦公如此大的支持力度,若也能调动地方驻军,他们也能很好地完成编户工作,甚至比王猛更好。

这种羡慕、嫉妒与质疑,在关中苟氏下属,可以说是普遍存在。显然,

王猛还需更加努力,拿出更具说服力的功绩来::

长安,杨宅。

夜幕降临之际,乘看习习凉风,主簿杨间乘车还家。从去岁秋冬开始,

杨间便常驻长安县衙办公了,随看关中局势的日益稳定,作为其军政与经济中心的长安城,也日益复苏兴旺。

到如今,长安城内已有超过七万的人口,这固然远远无法与其全盛时期相比,但在苟氏将吏们的治理、维护之下,也慢慢恢复一座京邑该有的气象。

即便抛开驻军、城卫、各衙各级僚属及家人,长安城内的士民,也有五万多人自然步随差长安的恢复而水涨船高,尤其是,他始终兼看公府主簿这个重要差事。

虽然有不少人尊呼其为“县尊”、“县君”,但杨间还是更喜欢听别人叫他“主簿”,从一个寄人篱下的寒门子弟,一步步成长至今,靠的是什么,杨间脑子却是一向比较清醒。

事实上,若非长安这边需要他处置的问题与事务实在太多,再居公府之中多有不便,不利于长安的治理与治事效率的提升,杨间是宁愿长驻公府办公的,无他,离秦公苟政更近。

但不论如何,身为长安令,在长安的高级文武中,就始终有杨间一席之地。

要管好一座城市,实在不易,一直以来,他操心的第一件事,永远是如何保证城中几万张嘴有所食。

过去近三年间,杨间为此操碎了心,愁白了头发,方才维持着一个勉强的状态,长安粮价高企的状态,至今仍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

而这显然要落到最基础的一个问题,需要有足够粮布油盐物资供应::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长安士民过活,很少有真正指望官府,也没有那么“仁而爱民”的官府。

过去的岁月中,杨间在竭力保证官府管理的有序,治安的稳定之后,就已经给长安的复兴打下基础了。

时移世易,到了当下,不管是苟政,还是长安士民本身,对杨间的治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事情有许多,而最近杨间的精力都集中在两件事上,其一,创建长安的主客户籍管理制度,其二,执行市税的收取。

长安的流动人口比例,是比较高的,足有上万人,除了长安周遭的士民百姓,更有大量外地胡夏商贾、势力代表,远道而来,这些都属于外来流动人口。

这些人的到来,固然活跃了城市,刺激了市场,但带来管理上的混乱,

却是一日盖过一日,因此,一份区分主客的户籍管理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这件事毫无疑问落在了杨间身上。

至于市税,与前者还有几分联系,当年初入长安时,为了鼓励各方商贾前来贸易,为长安吸纳各类物资,苟政大方表示,免除商税。

这一晃,已经快三年了,再加之苟军控制关隘,也免除关税的收取,这大大刺激了关中内外那些有实力、有资源的行商的前来,

但显然,这种应时的优惠政策,不可能无限期保持,随着苟政对长安掌控力与统治力的提升,各方面局势渐趋于稳定,苟氏也有了一定积累,“福利”

不管是户籍制度,还是市税的收取,都是深化长安城市管理的重要措施,由秦公府拟定的条制并不复杂,零零总总也就十数条,但到具体落实的层面,作为内核的执行者,杨间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涉及到几万人的事情,哪怕再小,都意味着“麻烦”二字,尤其还牵涉到切身利益的时候。清户登记之事,才缓缓展开,杨间也方把队伍组织起来,而关于市税重启的公告,才在长安市内外、城门贴榜文公布,就已经引发诸多怨言了::::

杨间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反对的声音,一群商贾,不事生产,行投机贩卖之事,竟敢将秦公的恩惠当作理所应当,简直岂有此理,必须打压,市税制度必须创建,长安市场繁荣的利益,也合该由官府收割一笔!

不过,从一个官僚的角度来说,事情不只要做,还应做得漂亮,尤其不能引发大的变乱。秦公或许能够包容一些混乱,但想要获得更高的评价,就必须多费心思。

12

实事求是地讲,不少商贾对长安的恢复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货品,还需大小行商输入,不能过分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如何两者兼顾,把握平衡,这几日,杨间方才理出些头绪,决定对长安市面上的主要货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根据货物种类调整税额,同时对货物进出信道,税款的收取,也该有更细致、合理的规定...

人虽还府,但杨间的思绪,仍旧停留在县衙的公事上,直到被府中来客打断。

“参见叔父!”堂间,杨间的便宜大侄子杨智,躬身拜道。

杨间心情本就不佳,见到杨智,脸色更加阴沉,郑县那边出现的风波,

他自然有所耳闻,动用驻军可是大事。

更为重要的,王猛的工作成果,在秦公苟政这边,得到高度肯定与赞扬,秦公重视的人与事,他们这些臣属,没法不关注。

而杨智此来目的,不言而喻。毕竟是大侄子,见其躬敬状,脸上强行挤出一点温和,杨间摆手道:“书房叙话!”

“诺!”

布置典雅的书房内,杨间坐着,杨智站着,满脸愤,滔滔不绝地数落看王猛的骄横、苛刻,诉说看郑县杨氏的委屈、不满以及重大损失::::

杨间的城府已然修炼出来,很有函养地等杨智吐露完了,方才轻声道:“郑县之事,我已悉知,贤侄此番前来,对我又有何求?”

闻问,杨智瞟了下杨间那漠然的表情,从诉苦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念及其父的交待,赶忙表示道:“小侄此来,只是代表家父对叔父进行慰问,别无所求。只是那王猛为人行事,过于苛刻贪暴,士民受其迫害,民怨激增

””

听其言,杨间嘴角抽了下,冷冷道:“贪婪,苛刻?尔等莫非还想让我代你们向秦公通求情?

想知道秦公是如何评价此事的?不妨直言告诉你,秦公夸郑县清丁编户办得漂亮,赞王猛为贤能臣干才!”

杨间言罢,杨智面色微滞,那种游离在面目间的愤慨之色顿时消散一空,局促地望看杨筒,却不敢再多抱怨。

而杨间在深吸一口气后,沉声道:“早在去岁冬,我便提醒过尔等,此事不比从前,秦公立法执政之志甚坚,最好的做法,就是遵从、配合。

可是你父子,就是舍不得,要观望、推、拖延,结果如何?天威一至,束手待宰,家底都被人翻出来了吧,还落不得一点好名声!

“关中豪右,大多如此,那王猛独独拿我杨氏开刀,甚至连叔父你的面子也不给,实在过分:..”杨智愤忿道,说出杨氏最委屈的地方。

“尔等若早听劝,又何至于此?”对此,杨间有种怒其不争之感,努力平复下起伏的情绪,看看杨智,沉沉说道:“替我给你父带一句话,郑县杨氏若不欲做秦公臣子,那你我两家这份亲戚,趁早断了为好!”

此言落,杨智面色大变,支支吾吾道:“叔父.我,这,您.

“好了,苦也诉完了,歇息一晚,回郑县去吧!”杨间无心再听他多说什么了,扬扬手,又叮嘱道:“还有,再提醒你父子一句,户口既然清查出来,登记造册,今后那便照章纳税,依法缴粮,切莫再偷奸耍滑,始误己身!”

“叔父: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你退下吧!记住我的话!”杨间道。

“诺!”再是憋屈,杨智也只能躬敬应下。

待杨智退下后,沉吟几许,杨间终究忍不住拍案而去,怒斥一声:“好个王猛!”

站在大局上,杨间知道,自己该支持王猛的做法,那是源于秦公的意志,同时若能将丁口清查出来,将税制真正创建起来,官府手中掌握足够多的钱粮,对整个集团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的。

哪怕仅从他个人所处的位置出发,也是大有益,毕竟,苟氏政权统筹上来的钱粮,大部分恐怕还是会用在长安,作为长安城的直接管理者,对他个人的前途与好处,也是不言而喻。

然而,杨间虽然这样理性的见识,但出于感性的一面,也不可能毫无情绪。尤其是,在提到自己的时候,王猛依旧一点面子也不给,这就很难轻松过去了。

王猛的骤然出现,对杨间这样苟氏“老臣”而言,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哪怕他有经天纬地之才。

长安城虽大,秦公府也不小,但秦公身边的空间是有限的,秦公的信任也是有数的,王猛多占一点,旁人就少一点

发泄一番后,杨间慢慢控制情绪,恢复了平日的函养,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杨间此时的心理,大抵就是:来日方长。

另一方面,杨间又琢磨起郑县杨氏的问题,当初愿意与之结交甚至结亲,除了看重其实力、名望之外,还因为杨闯给他印象实在不错,是个有见识的人。

但经此一事,杨间也生出要不要割断这层关系的念头,他怕因为郑县这场风波,影响了在秦公苟政那里的印象与评价..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九轮诀 战锤:血与沙的加冕 综影视:霓裳 火影:穿越后我成了初代的弟子 疯批龙女:说好献祭怎么成救世了 玄幻:万倍悟性,我成无上仙帝! 银月守护 冷面王爷的穿越小医官 老乞丐传授天书,我开启妖孽人生 我在异界打造华夏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