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秦 > 第189章 流民计画重启

第189章 流民计画重启(1 / 1)

八月的长安,一派秋高气爽之景,随着内外安全进一步得到巩固,得益于苟政统治下京兆官府的有力管理措施,街市上也更添了几分喧闹。

长安城得有多少年,没有如此热闹、充满生气了?对一些长安老人来说,这种持续数月的安定乃至繁荣,实在是难能可贵。

虽没有具体统计,进入中秋时节的长安,又添了几千人口。这几千口中,构成是丰富多样的,有陆续迁来的苟军文武家小,有来投的关西才士,有地方官长、豪强的质子,还有几占一半的来自各地的商贾及随从。

在这里有一个背景,苟政统治下的长安,对外来人口,是有严格限制的,除了旧有士民,普通人在没有京兆官府发放路凭的情况下,是无法自由进入长安的。

禁制令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严格限制人口,尤其限制那些脱产人口。不是长安容纳不了更多人,实在是若不加限制,那么长安的人口必然不断加多,在物质严重匮乏的当下,物资供给问题必然爆发,苟政苦心孤诣攒下的一点家底,可是经不住浪费的。

因此,在这个时期往来出入长安的,都是一些有身份,或者从事特殊服务的人群。规模最大的,毫无疑问是那些商旅驼队,对这部分人,官府是没有限制的,相反十分支持。

正是这些人从各地将长安需要的、不需要的各种物资,转运而来,交易售卖,方才丰富了长安的物料供给。长安作为关西的军政中心,通衢枢钮,具备有天然的商业区位优势。

在骚乱不止、动荡不已的时候,尚且往来不绝,待治安秩序得到恢复,市面的繁荣重现也几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更为关键的是,京兆府关于城市管理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表示,凡携物料牲器于长安市内交易者,一概免税。

同时,河东解盐源源不断进入关西,除了输配各郡国的官盐之外,苟政将长安市场作为关西地区治下唯一一处食盐交易场所,包括繁荣了一年多的蒲坂盐市都被勒令关闭。

作为苟政手中最重要的一条财源,苟政有极其强烈与主动的意愿,去保护、

发展、扩大乃至限制,以维持一个良好的以保证苟氏集团利益的运转秩序。

这种打破案白、锐意进取的非常规办法,其中显然带有浓浓的苟政的意志,

在生产废弛、物资匮乏的大环境下,苟政深刻地明白,在长安的治理上,如何养活这数以万计的官军士民。

因此,如何丰富长安城内的物资,如何让各商贾、豪强、右族们愿意将财货运到长安来,才是制定政策办法的指导方向。

而一旦各项物资聚散而来,作为长安乃至关中的主人,苟政难道还没有办法取之用之吗?与之相比,当前市场环境与体量下的一点商税,则不值得计较了。

对永和六年秋的长安来说,苟政关于市场建设的指示办法,无异于一股清流暖风,涤化浑浊的环境,吹散箫条的阴云。

随着消息的传开,散落于各地那些在黑暗日子里维持着关西贸易的行商势力们,迅速投入以极高的热情,往聚长安。

有些怀疑的目光是在所难免的,但有些积极分子却象苍蝇闻到屎味一般,热情高涨地往长安而来,比如苟政西征之初于蒲坂“解放”的那些关西行商,他们与河东时期苟氏集团的交易中,已经创建了初步的信任,如今苟政的名望愈高,

苟氏集团的势力愈强,就更有合作的冲动。

免税与解盐,仅此二条,便足以对商贾形成致命的诱惑,更何况还有巨大的长安市场,以及不断恢复的市场环境。

当然,苟政关于贸易的优惠及保护政策,仅限于长安,一则在眼皮子底下可以随时观测、调整,二则其他地方就是有心暂时也无力,任何策略与条令,在执行方面永远是最大的难题,在民政事务上其复杂程度则要翻番。

因此,如果说永和六年秋的长安是一片复兴的商业乐土,那么在长安之外,

依旧充满了各种艰难与危险。而能够享受到这波“政策红利”的,显然只有那些有一定背景、靠山、资源,并且能够将各地物货输运长安具备一定自保能力的夷夏武装商队。

没有抵御风险能力的平民,并没有那个资格,也不在苟政与郭毅制定政策之初的考虑范畴。要知道,一般人甚至连长安城都没资格进。

然而,永远不要忽略人的创造力与积极性,当有利可图并给他们获利的机会后,总是少不了善于把握并付诸实践的聪明人。

长安城大,管制严厉,但绕城周围百里的城郊地区,作为长安的直接辐射局域,却逐渐形成了七八处远近不一、规模不等的墟市。

周遭村聚、堡壁的百姓,为了获取工具、食盐、针头线脑等生产生活用品,

带着从地里辛苦刨出的土特产品赶到就近墟市,进行交易。

同时,还有一些聪明的长安小市民,仗着天然的进出长安城的资格,大的买卖做不了,但做个二道贩子,从诸多墟市收集农产货品,往长安城内输送却是没有多大的问题。

百废待兴的长安城,就象是一只饥饿的巨兽,可以将一切可供官吏军民生活的财货物资吞噬,仿佛没有上限一般。这些市民商贩,也在不知觉间成为了长安城与周遭城市间的一道重要连接纽带。

对于这些情况,京兆官府可谓洞若观火,但鉴于其有利于长安的市场繁荣,

物资聚散,便只做不闻。至于长安郊外的那些墟市,也没有刻意限制。

就是这种点滴的积攒与发展中,长安城内外的市场逐渐繁荣起来,慢慢恢复关西首邑之气象。但可以预见的,以苟氏集团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办法,围绕着长安商贸,是必然会衍生出问题来了。

或者说,问题已经存在。比如,在放开商路的同时,商贾之间的交易秩序依旧混乱,矛盾重重,导致冲突不断,械斗事件层出不穷,又给治安秩序造成出击。

比如长安严格的人口限制政策下,反而催使各类人等往长安聚集,其中夹杂着各种投机者,以及内外势力的眼线、细作。为此,还滋生了一种偷渡进城的灰色产业。

还有长安周遭那些墟市,他们的诞生本就属于一种附带,长安市内的纷争再激烈,有京兆官府及苟军的管控,总是有个限度的。而这些墟市,则属于完全的放任自流,而放任,就意味着混乱、压迫与矛盾。

问题固然是现实存在的,但对苟政来说,制定政策的初衷达成了,当看到大量资源被吸引来长安时,他的心中难免得意与喜悦。至于衍生的问题,容后解决便是,毕竟只是暂行办法。

长安东郊,那未曾平整修复过的官道上,一支车队缓缓驶来,秋雨过后的道路,分外泥泞,在御者的鞭策下,拉车的驮马只能嘶鸣着奋力牵引。

长安及其周遭的恢复,是呈区块化、据点化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哪怕身处长安近郊,见得更多的场景,还是荒凉与寂静。

不过,对于车队主人来说,比起关东的离乱与死寂,关中那隐藏于宁静下的生机,却多少能够感觉到一些。

观车队配置,并不象是一支往长安贩运物资的商队,但随从相当精干,且配备着不少武器,甚至能看到几把弓弩。

走走停停,过正午后,越发靠近长安城,终于能够见到一些行人及商旅,还有几乎躲不过去的苟军骑兵的盘查。回长安后,苟政即刻命丁良将骁骑营诸部分散,于长安周遭游弋巡逻,进行秩序监控与维护,对来往行人、商队有盘查的资格。

不过此举滋生了不少问题,好几支骁骑营的巡逻队,趁此机会,欺压、盘剥,敲诈、勒索,惹出了不少是非。这件事传到苟政耳中后,自是勃然大怒,出动亲兵营的军法队,拿了二十几名军官、骑卒,被当作典型押在长安市内,斩首。

此事发后,苟军三军然,而苟政的名望则进一步增涨,普通士民都称赞苟公为民做主,公正无私,而有识者则认为,苟政必成大事!

二十几名骁骑营官兵,哪怕经过几轮扩充,活到现在的,基本每个人都是有功之臣,但为肃纪律,邀揽人心,苟政杀起来也一点都不手软,比起队伍创立之初,杀起人来的阻力,也是越来越少。

当然,苟政杀人,尤其是杀自己人,从来都是有理有据,都是摆明了罪过与法条的。比起相当简陋粗糙的民法,军法用起来,可简明直接多了。

为此事,建节将军丁良,也受到苟政的严厉训斥,责其御下不严,不只被罚十鞭子,还把骁骑营督的职位给丢了。

这其中,苟政有没有借题发挥,将丁良从骁骑营这个苟军“骑兵第一营”给抽离出来,就见仁见智了。不过终究是自己的心腹扈从,苟政不可能亏待,着丁良自长安大营中,挑选锐卒,重新组建长安城的城卫兵。

在离长安城约五六里地的地方,西行的车队又被一支骑队拦下了,他们是必须要检查的,就冲车队中那些带有武器的扈从,以及弓弩这样的杀伤性武器。

不过,当管事的人,谦恭有礼地递上一道官凭文书,领头的军官只看了一眼来自河东郡府的印鉴,便发还,下令放行。

一直到迫近长安城下,终于能听到一些密集的嘈杂声,城门前,已经排起了进城的队伍,等待着守卫的检查

“主翁,长安城到了!”车队管事走到居中的一辆马车边,躬身拜道。

闻声,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不曾打开的车窗,终于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一张苍老的满头霜白的脸来。老眼之中微带一丝迷离,过了一会儿,方仿佛看清楚长安城的样子。

沉吟少许,开口了,声音中带有浓重河东口音,老者沉沉吩咐道:“递帖进城。进城之后,尔等先找到地方将家眷安顿好,老夫自当去公府拜见!”

“诺!”

这名老者,姓柳,正是河东柳氏兄弟之父,前羯赵尚书柳耆。在关东战事频仍,土民皆处水深火热的情况下,人人都面临着选择,柳耆也不例外。

作为石虎的岳丈(两个女儿都被石虎纳为妃嫔),在此前邺城层出不穷的变乱之中,这老儿竟能在冉闵的淫威下生存下来,并在冉魏政权依旧当着高官,不得不说,柳耆也是个能人,至少是个极善审时度势的聪明人。

而差不多有近一年的时间,柳耆在邺城,一直默默蛰伏,谨小慎微,躲过了无数刀光剑影。直到再闵获得邯郸之战的胜利,邺城沉浸在“大魏昌盛”的狂欢之中,趁着那些松懈的空档,柳耆终于在一些忠心仆人、扈从的保护之下,遁出邮城,直奔河东老家。

在冉魏巅峰的时候潜逃,就冲此举,足见柳耆这老儿的见识与果决,久历世事的他,显然预感到了危险。象他这种身上有“污点”的人,冉闵杀与不杀,全凭心情了,一旦想起,觉得别扭了,不会比捏死一只臭虫简单。

另外一方面,则源于柳氏门媚在河东,并且柳氏兄弟都在苟政魔下任事,这对柳耆的安全来讲,同样是一种威胁。

因而,在获知柳氏家族与柳、柳恭兄弟与苟氏集团之间的恩怨纠缠之后,

柳耆也早已下定决心,寻得机会,潜归河东。

这一点,靠着充分的准备,以及大胆果断的行动,他成功做到了。年逾花甲的岁数,越太行,过上党,归河东,竟无病无灾的。

至于此番西来长安,则是在与时任河东长史的长子柳的一番交谈后,做下的决定。虽有,但柳氏如今,已然上了苟氏集团的船,想要重新光耀门媚,

恢复过往的声望,除了柳、柳恭兄弟的打拼之外,还需其他努力。

就象是当年在羯赵治下时,柳耆作为家长,常年待在羯赵的政治中心,为柳氏连络经营一般。

略阳公府门前,柳耆着老腰,默默等待着府内的回话,沧桑的老脸上尽是沉着之色。值得一提的是,在其身侧,还跟着一名容貌秀丽、身段婀挪的年轻妇人,皮肤白淅,略施粉黛,双目泛着秋波,让人看了就有一种强烈呵护的冲动。

此妇人,正是此前被石虎强纳入宫的柳耆次女,柳耆自邺城出逃,其他家人一个不带,唯有这个冒险藏在家中的国色天香的女儿,不愿舍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绑定长生抽奖系统后,我抽奖就变强 全民国运:开局选中曹贼卡牌 快穿之老婆快过来 刚开学一周,我怎么成魅魔了? 亡灵之主:寂灭与重生 凡人修仙:苟在坊市肝熟练度成仙 养蛇为患:我的魔尊逆徒 吐槽心声后:被天幕当天音代言人 cos双黑却去错剧组怎么办 魔尊在异界:修真魔法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