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朱阁文宴(1 / 1)

在无声的羞辱下,芸娘不堪重负仓皇走脱了。

“不必客气,不过是一女子,我已令人再为你寻一位,定让宋兄你喜欢。”

两人竟开始勾肩搭背,言谈之间,非常融洽,哪里还有刚才剑拔弩张的模样。

沉砚见时机成熟,仔细整理了衣裳,掸了掸身上不存在的灰,拉着苏、李两人出现。

苏明远被他拽到前面,尽管很不情愿,但是还是被胁迫打了头阵:

“徐兄,我三人刚到,樊楼楼摄鳞次栉比,竟是迷了路,不知可不可以引我们到宴厅中?”

此时场面一度安静。

沉砚不说话是因为,他与徐敬儒并不相熟,且之前又和宋承业出现龃龉,若是贸然介入,不免唐突。

但苏明远不一样,对方两人都知他为人,放荡不羁,大大咧咧,且‘义薄云天’,所以对于苏明远的开口并不反感。

包括宋承业。

“对,对,今日邀请宋兄前来,是为了宴饮,相互结交一番,怎么闹了这档荒唐事……”

“苏兄你们几位随我来。”

宋承业面色平静,见到不对付的沉砚并未有想象中的小丑表现,也没什么叼难倾向

纳了闷儿了。

难道是因为头上青青草原的事,冲淡了仇怨,开阔了胸怀?

不至于吧,那芸娘日日接客,也没见宋公子胸怀宽广呀。

沉砚跟在后面思索,前面的徐敬儒和苏明月竟聊起来了,众人缓缓逆着人流往里走。

樊楼的二层实际上不高,也不算低,恰能清淅的感知到这景明坊的烟火气息,人来人往,华灯初上,是极佳的观景点。

若再往上,如三层、四层、到顶楼五层则是喜静的一些贵人经常光顾,那种坐看人间繁华,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此时的众学子还领会不了。

暮鼓刚过第三通,其实大街小巷的灯笼便已经亮了多时了。

沉砚等人所在的“邀月阁”,推窗便能见着远处汴河上的画舫,灯影贴着水波晃,连带着阁外朱红廊柱上的缠枝莲纹,都带着几分活气儿。

阁内早已备妥。

徐敬儒和宋承业面色如常,仿佛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一笑着打招呼,阁内许多学子已早就落座,此时见东道主来,俱是起身。

“今日托了徐少的福了,才得以一窥这樊楼真容啊。”

“是啊,若非徐兄,我这般寒门怎能来此参加聚会。”有人自谦道。

场面嘈杂。

沉砚与熟人打过招呼后,便坐下了,等着徐敬儒开宴,一是他已经饿坏了,二是这菜品太壕奢了。

“兄长倒是早!”阁门被推开时,又一名面生的青年进来,看其面容与徐敬儒有几分相象,此人青衫下摆且还沾着点汴河晚间的水汽,

“我刚过州桥,便眺望到景明坊的灯笼比往日多了三成,想来都是冲今日的雅集来的?”

看着这个场景,这个语气,沉砚有些熟悉,真的好象前世的修罗场啊。

一个来者不善的人,突然闯进一群人的宴会,不是为了装逼,那还是为了装逼。

所以一直以来,沉砚的话都很少,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更何况旁边还有个宋承业时不时的往这边瞟。

说不定这家伙什么时候怒气上来了就要发作,

徐敬儒倒是没什么大的反应,反而见到自己弟弟来了,脸上笑容更甚:“来来来,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是舍弟徐敬文……”

“原来是徐兄弟弟,失敬失敬。”

看众人反应,和徐敬儒的表情和言语,沉砚推断出,他并没有邀请自己弟弟,

这就有意思了。

“你这小子,每次都踩着点来。赶紧去隔壁暖阁更衣,换件新浆洗的直裰。”

徐敬文笑道:“兄长不是忘记通知我了吗,听兄长的,这便去换。”

李元朗拽了拽沉砚衣角,用极其微小的声音道:“这徐敬儒兄弟两个一直不太对付,恐怕徐敬文这次是来者不善,想要踩着他兄长扬名……”

“还有这等说法。”

那这宴会不就有点类似,王勃作《滕王阁序》的场景了么。

说话间,菜品都已上齐。

蟹酿橙、江珧柱羹、炙子骨头、乳炊羊、水晶脍、金丝肚羹等等,非常奢侈,加之眉寿酒。

都让沉砚怀疑,这徐氏书行,莫不是干的什么漕运走私的勾当,竟然这么富裕,真是小刀捅屁股——开了眼了。

此刻阁外突然响起弦音。

那弦音轻得象汴河上的雾,从雕花窗悄悄钻进来,落在众人耳中。

“是《霓裳》!”宋承业猛地放下酒杯,眼神亮了亮。

“宋兄果然喜欢,这是为你准备的,哈哈。”

方才阁外弹奏《霓裳》的苏娘,身着月白绫裙,裙角绣着银线羽纹,样貌美艳,就这么俏生生的走到宋承业旁边坐下。

“多谢徐兄!”

看的所有人都一阵羡慕。

徐敬文此时也更衣完毕,回到席间,坐姿仪容皆不凡,比一般的学子气势上便强上那么两分。

徐敬儒见弟弟回来了,便起身端起盏,却没饮,只朝众人举了举:“既然人齐了,那现在就开宴。”

众人觥筹交错,刚吃一会,东道主再次起身。

沉砚几人明白,这是宴会的正题要开始了,倒不如叫做文会。

但他却颇为平静,因为很饿,所以面前这些珍馐菜品,相对而言对他更有吸引力,就拿这金丝肚羹来说:

其是将羊肚切丝,与金针菇、粉丝共烹,汤汁金黄如金丝,香气浓郁。

虽然不如前世的餐饮文化那么发达,但对在北宋生活了许久的沉砚来说,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仙品了。

吃爽了。

一旁李元朗和苏明远也是埋头干饭。

“今日宴会只提吃喝也无甚意思,我先来开个彩头——今夜雅集,以‘汴河夜月’为题,或诗或词,不拘体裁,谁先成稿,便饮一盏这头彩酒,如何?”

此时干饭的苏明远突然抬头,小声对沉砚和李元朗道:“不过是些插标卖首之徒。”

两人并未耻笑,反而比较尊重,因为苏子昭的诗赋水平确实不低,乃是实实在在的中上水准。

有人当即拍案:“好!我来抢抢这头彩!”

只因喝了几口眉寿酒,一股劲头直冲天灵盖,此时那人豪情万丈。

眉寿酒的名字来自《诗经?豳风?七月》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一句,其酒劲烈烈,让在场之人都有一种飘然的感觉。

那人开口吟道:“月照汴河波泛光,灯影随船慢慢游。夜风吹得笛声响,醉了还忘解烦愁。”

“哈哈哈哈哈。”

阁内哄堂大笑,就连宋承业那绿油油的苦瓜脸,此时也憋不住了:“好歹也是在相国寺学习这么久了,怎么这诗赋水平这般……”

沉砚也忍俊不禁,苏明远见了拉着他衣袖:“看见没仲实,我怎么说的?”

那人见周围人都在耻笑自己,哪还有刚才的风度,顿时大怒:

“有本事你们来作!”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来自一位盗墓者的自传 彼岸的目击者 火影:从抽血忍界开始做帝国太阳 谁说神罗不算罗 诡秘:阿卡纳战争 祁同伟之警界第一人 寻遗珠之四小姐 快穿甄嬛传的爽翻人生 崩铁:古国皇帝,现役列车无名客 我在人间点灯,鬼神皆为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