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曹操老爹给陶谦手下杀害,为了给父亲曹嵩报仇,曹操下令屠了徐州,那叫一个惨烈,杀得泗水为之不流。
如今,自己的宝贝儿子丢了,为了给儿子曹昂报仇,他心中的杀意,比那时更盛!
所以这一战除了留下夏侯敦、夏侯渊兄弟谨防徐州吕布,曹仁盯紧淮南袁术之外,曹操几乎动用了所有可用的精锐将领。
沉稳刚毅的于禁、骁勇善战的乐进、忠心耿耿的曹洪、万人敌的许褚和典韦,还有去年刚刚收服、亟需战功证明自己的徐晃!
点起兵马七万之众,号称十万,誓师出征,兵锋直指宛城!
全军上下,只有一个统一的口号——“为长公子报仇!”
曹操站在点将台上,声音因愤怒而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传令三军!此番出征,凡遇抵抗、不肯开城投降者,城破之日,尽屠之!鸡犬不留!我要用荆州军的血,祭奠我儿在天之灵!”
“屠城!屠城!为长公子报仇!”数万将士的怒吼声震四野,带着冲天的煞气。
下达这道残酷命令时,曹操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个妩媚的身影——邹氏。
这让曹操心中更是悔恨交加,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也更深了一层。
他之所以执意屯兵叶县,不肯回师许都,一方面固然是要找邓济和刘表算帐,挽回博望坡被偷袭的颜面。
另一方面,也是存了一份难以言说的“畏怯”——他不知该如何回许都面对一个人:他的正室妻子,丁夫人。
丁夫人是曹操原配,虽无所出,却将自幼丧母的曹昂视若己出,倾注了全部心血。
曹昂聪慧孝顺,与丁夫人感情极深。
若是让丁夫人知道,自己把她的心头肉、她在这世上最珍视的“儿子”给弄丢了,甚至可能已经……曹操几乎能想象到丁夫人那悲痛欲绝、继而对自己怒目相向、甚至不惜决裂的场景。
“哎……”曹操在心中长叹一声,将这份复杂的家事烦恼暂时压下,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冰冷。
现在,他只有一个身份——为子复仇的父亲!
七万曹军,浩浩荡荡,如同决堤的洪流,向着宛城进发。
而此时,被围困月馀的宛城,早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守将胡车儿,凭借着当初曹操让他留守时留下的五千西凉军和宛城还算坚固的城防,苦苦支撑。
但围城的是刘表麾下真正倚重的大将,以沉稳善守着称的文聘!
再加之败退回来的邓济残部协助,荆州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这一个月来,文聘指挥大军昼夜不停地轮番进攻,檑木、滚石、箭矢消耗巨大,城内粮草也开始告急。
胡车儿身先士卒,浑身伤痕累累,五千守军如今能战者已不足两千,可谓到了弹尽粮绝、油尽灯枯的边缘。
原本,文聘和邓济的计划堪称完美,邓济在博望坡伏击回师的曹操,即便不能全歼,也要重创其主力;
文聘则趁宛城空虚,全力攻克,一举拿下整个南阳郡,极大地拓展刘表势力的战略纵深。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邓济的偷袭虽造成曹军初期混乱,却被于禁果断反击,不仅没能达成战略目标,连原本驻扎的舞阴城也丢了,只得狼狈地率残部穿过伏牛山,与文聘汇合。
而文聘这边,虽然占据优势,但胡车儿和西凉军的顽强也超出了他的预料。
宛城就象一颗坚硬的核桃,砸了一个月,虽然裂纹遍布,却始终没能砸开。
战事,陷入了僵持。
当曹操亲率七万复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宛城的消息传到文聘军中时,他和邓济都知道,战机已失,麻烦大了!
中军帐内,气氛凝重。
邓济脸上还带着博望坡失利后的晦气,率先开口:“文将军,曹操势大,锐气正盛,携复仇之威而来,我军久战疲惫,粮草亦将耗尽,恐难撄其锋啊!不如……暂避锋芒?”
文聘眉头紧锁,他性格持重,不愿轻易退却,但现实摆在眼前。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邓将军所言在理。战机稍纵即逝,既然未能速克宛城,如今曹军主力已至,硬拼绝非上策。不如撤军,依托汉水之险,屯驻樊城、新野、穰县,三城互为犄角,与曹操长期对峙,方为稳妥。”
两人意见一致,撤退的命令很快下达。
荆州军趁着夜色,井然有序地解除了对宛城的包围,向南退去。
于是,当曹操大军携着冲天怒气抵达宛城城下时,看到的竟是一座围困已解,但城门紧闭、城头守军稀稀拉拉、一片狼借的“空城”。
只有形容憔瘁、如同从地狱里爬出来的胡车儿,带着仅剩的两千多残兵,打开城门,匍匐在曹操马前请罪。
曹操不仅没有责罚胡车儿,反而加封胡车儿为虎烈将军,用于表彰其坚守宛城的功绩。
想象中的激烈攻城战没有发生,预想中要与文聘、邓济决一死战的场面也未出现。
但此刻的曹操怒火远远没有消散,仇敌早已溜之大吉,只留下一座被打残的城池和一群筋疲力尽的守军。
这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让曹操积蓄了一个多月的怒火无处发泄,反而更加炽烈!
曹操脸色铁青,看着宛城内外凄惨的景象,胸中郁气难平。
“好!好一个文聘!跑得倒快!”曹操咬牙切齿,目光扫向南面,那里是荆州腹地的方向。
“但他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曹操猛地拔出佩剑,指向南方,声音冰寒刺骨,“传令!”
“曹洪、乐进!率兵两万,给我拿下穰县!”
“于禁、徐晃!率兵两万,兵发新野!”
“其馀人马,随我殿后策应!”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嗜血的光芒,几乎是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重申了那道血腥的命令:
“三军听令!穰县、新野二城,但凡有片刻迟疑,不肯即刻开城纳降者——”
“城破之日,尽屠之!鸡犬不留!为我儿曹昂,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