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晨露打湿了秦思齐的布鞋。加快脚步穿过书院东跨院的月洞门。秦同窗早啊。
斋长陆明会已经在明德堂门口等候,这位十五岁的少年是甲班年纪最长者,也是连续五次月考的头名,拥有童生功名,但是秀才考试经常时运不济!被分配到茅厕旁,或是风寒!他身材高大,眉目疏朗,说话时总带着温和的笑意,与秦思齐想象中盛气凌人的模样大相径庭。
秦思齐双手接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入甲班半月来,多亏这位斋长照拂,他才能勉强跟上进度。甲班的学子大多已有七八年学龄,不少人甚至参加过童子试,而他这个七岁孩童,在许多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明德堂内,二十多名学子正襟危坐。与蒙学堂不同,这里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嬉笑打闹,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低声的诵读。秦思齐轻手轻脚地走到自己的位置,最前排,是夫子特意为他准备的,因为他还太小比较矮!
秦思齐心头一紧,连忙起身。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微言大义,一个"克"字就有数种解释。口气,尽量使声音平稳:"回夫子,《左传》谓''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此言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相争,势如两国交战"
刘夫子微微颔首:"《公羊》《谷梁》二传又有何异同?
这个问题就难了。秦思齐额头渗出细汗,他前日才读完《左传》解释,另外两传尚未精读。正犹豫间,余光瞥见陆明会在案下悄悄展开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家注解。
这一堂课下来,秦思齐后背已经湿透。甲班的讲授方式与蒙学堂截然不同,不再逐字逐句解释,而是直接探讨经义微旨;不再满足于朱子集注,而是要求对比各家学说;甚至还会模拟朝堂辩论,让学子们各执一端,互相诘难。
秦思齐苦笑着摇摇头:"如听天书。《五经》浩瀚,不知从何入手。
陆明会拍拍他的肩膀:"莫急。我初入甲班时,连《尚书》都读不通。这里有我整理的《五经》入门要诀,你先拿去。
接过那本厚厚的手抄本,秦思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页,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易》重象数,《书》考政事,《诗》达性情,《礼》明秩序,《春秋》寓褒贬"
正午用膳时,秦思齐独自躲在藏书楼后的石凳上,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研读陆明会的笔记。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齐哥儿!果然在这儿!
李文焕提着食盒兴冲冲地跑来,林静之紧随其后。这两位好友如今仍在蒙学堂,但每日午休都会来找秦思齐。甲班的大才子,怎么吃这个?李文焕不由分说地抢过秦思齐手中的杂粮馍,换上食盒里的红烧肉和米饭,"我娘特意让厨房做的,说是补脑子。
李文焕又取出一卷书:"你要的《大丰律》,我从父亲书房偷借来的。秦思齐如获至宝,连忙接过那本蓝布封面的厚书。甲班下月要学判语,他正愁无处查阅律法条文。
秦思齐手都有些发抖。这些可是一位现任通判的实务记录,比干巴巴的律法条文珍贵百倍!谢,林静之又递过一个包袱:"还有这个。《刑案汇览》和《名公书判清明集》,我从叔父那儿讨来的。
捧着这些珍贵的资料,秦思齐喉头发紧。他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境况,根本请不起一顿像样的酒席答谢这两位好友。大恩不言谢"他深深一揖,"他日"
下午的课程是判语写作。出一个案例:"甲借乙钱百贯,立券为凭。逾年,甲贫不能偿,乙讼于官。如何判?
学子们纷纷提笔作文。翻出《大丰律》中"钱债"条款,又参考李文焕父亲的判案笔记,最后写道:
写完后,他偷偷环顾四周。其他学子的答卷已经堆了厚厚一叠,而他才写了不到一页。陆明会更是文思泉涌,正在最后一张纸上奋笔疾书。
秦思齐心头一紧,等着挨训。话锋一转:"虽简略,但引律得当,处置公允。可列乙等。
这个评价引来一阵低声议论。,新入学者首月不参与考评,能得"乙"已属罕见。
散学后,秦思齐婉拒了同窗们的邀约,独自留在藏书楼研读《大丰律》。直到掌灯时分,他才揉着酸痛的脖子走出书院。秋夜的凉风拂过面颊,带着淡淡的桂花香。
两人并肩走在武昌城的街巷中。秦师弟为何如此刻苦?以你的年纪,能在蒙学堂名列前茅已属难得,何必急着来甲班受苦?
秦思齐望着远处秦记酒楼的灯火,轻声道:"陆师兄可曾见过长江纤夫?
陆明会一愣:"见过。汉子,弓着腰拉船"
灯笼的光晕在青石板上摇曳,映出两个长长的影子。陆明会沉默良久,突然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我父亲任知县时的判牍汇编,或许对你有用。秦思齐惊讶地接过。家父常说,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秦师弟有志于此,我自当相助。
回到小院,刘氏已经热好了饭菜。秦思齐一边吃,一边翻阅陆明会给的判牍。这些案例鲜活生动,比枯燥的律法条文容易理解得多。齐哥儿,别熬太晚。刘氏心疼地看着儿子:"你还小,身子骨要紧。
秦思齐点点头,却还是读书到三更天。当他终于吹灭油灯时,月光已经移到了西窗。窗外传来打更的梆子声,悠长而寂寥。
次日清晨,秦思齐顶着两个黑眼圈来到明德堂。今日讲授《周易》,刘夫子要他们背诵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象。这对刚接触《周易》的秦思齐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秦思齐硬着头皮站起来:"巽为风,为木"后面的卦德卦象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斋长起身,如数家珍:"巽为风,为木,其德入也,其象柔顺。退,利武人之贞"
一堂课下来,秦思齐备受打击。他原以为自己算学出众,文章尚可,在甲班至少能混个中游。现在看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午休时,秦思齐没精打采地坐在石凳上,连李文焕带来的美食都提不起兴趣。
林静之看了看他手中的《周易》,了然道:"卦象解释不出来?
秦思齐叹了口气:"甲班学问,浩如烟海。
林静之沉吟片刻,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叠卡片:"我小时候背卦象用的。每张一卦,正面卦名,背面卦象卦辞。这些卡片做工精致,每张都绘有卦象图案,背面是工整的注解。激地接过:"这太贵重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易》小考,秦思齐竟得了"甲"。当刘夫子当众宣读成绩时,整个甲班都震惊了。
下课后,同窗们纷纷围上来请教方法。秦思齐大方地拿出那些卦象卡片,又分享了自己的记忆诀窍。就连一向高傲的知州之子周文焕,也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秋雨绵绵的午后,秦思齐正在藏书楼抄录律法条文,忽然听见窗外有人争吵。探头望去,只见陆明会和一个陌生男子站在雨中争执。
两人不欢而散。陆明会站在雨中良久,直到衣衫尽湿才黯然离去。秦思齐默默收回目光,心中五味杂陈。原来即便如陆师兄这般才学,也逃不过人情世故的困扰。
转眼到了月底月考。大学》篇义理和一道判词。秦思齐破题精准,判词更是引用了多条律法,处置得当。放榜时,他竟名列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