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升班(1 / 1)

七月中旬的一场暴雨过后,武昌城迎来了闷热的三伏天。江汉书院蒙学堂内,二十四张案几整齐排列,每张案几上都摆着决明子茶,这是山长特意吩咐的,以防学子中暑。但即便如此,闷热的空气依然让人昏昏欲睡。

赵明远慌慌张张站起来,胖脸上汗如雨下。自从上次月考意外得甲后,他越发得意忘形,课上也经常走神。

赵明远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后竟恼羞成怒:"夫子明鉴!学生确实愚钝,但月考文章确是亲手所作!夫子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只是让秦思齐起来回答。假思索,将朱子注解"诚意正心"的理解娓娓道来,最后还加上了自己的见解:"学生以为,诚意如镜不染尘,正心如秤不偏倚。

这番话说得夫子连连点头,赵明远则恨得牙痒痒。他故意撞了秦思齐一下,低声道:"乡巴佬,别得意!下次月考见真章!秦思齐懒得理他,收拾好书本准备离开。成悄悄凑了过来:"秦兄!能否借《大学》笔记一观?方没听明白"

自从诗会后,这个孤傲的寒门学子渐渐放下了防备,偶尔会主动向秦思齐请教。快地取出笔记:"张兄若有不解之处,随时可以问我。

张成如获至宝,捧着笔记匆匆离去。着他的背影,摇摇头:"这人真是借了这么多次笔记,连句像样的谢谢都没有。张同窗性子如此。秦思齐不以为意,"但他勤学苦读,值得敬重。

转眼到了第二次月考。这次考的是《大学》义理与八股文写作,题目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秦思齐破题时引用了程朱理学的观点,最后收束到"慎独"功夫上。整篇文章四平八稳,既符合科举规范,又不失个人见解。

放榜那天,只有四人得甲。列第一,评语是"义理通透,文气贯通";李文焕勉强挤进第四,评语是"中规中矩,尚欠火候";最让人意外的是赵明远,竟然得了第三,评语是"别出心裁,略显浮躁"。

秦思齐摇摇头,示意他们别说了。不远处,赵明远正得意洋洋地接受跟班们的祝贺,不时朝这边投来挑衅的目光。

八月尾,第三次月考如期而至。这次考的是《中庸》义理加试帖诗,难度更大。《中庸》第二十章:"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文阐释义理,再以"夏日"为题作七律一首。

秦思齐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先破题指出"诚"乃天人合一之关键,接着分述天道之诚与人道之诚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归结到"至诚如神"的境界。至于试帖诗,他写了首中规中矩的七律:

蝉噪高林声自远,荷浮曲沼暗生香。

书生不惧暑气盛,圣贤文章意味长。

但得心源如止水,何妨三伏读书忙。

诗不算出彩,但合乎格律,也点出了读书人耐得酷暑的志向。他的强项,引经据典,层层递进,将"诚"字阐发得淋漓尽致。

三天后放榜,结果出人意料,整个蒙学堂,只有秦思齐一人得甲!秦思齐,《中庸》义理通透,见解独到;试帖诗中正平和,合乎法度。郑夫子当众宣读评语,难得地露出赞许之色,"连续三月得甲,按例可升入甲班。山长有令,特许你下月转入甲班就读。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学堂里顿时炸开了锅。李文焕和林静之兴奋地拍着秦思齐的肩膀;张成远远地站着,眼中既有羡慕又有祝福;赵明远则脸色铁青,手中的扇子"咔嚓"一声被他折断了。

秦思齐心中百感交集。七个月前,他还是个刚入蒙学的农家子;如今,他就要升入甲班,与那些年长他许多的学子同堂竞逐了。

回到小院,刘氏炖了莲藕排骨汤,刘氏说着我儿聪明!而后秦茂才带着儿子秦明文来道贺,留下了10两银钱,和纸墨笔,不等齐哥儿拒绝便离开了。

吃饭饭时,秦思齐给母亲夹了块排骨道:"娘,这才刚起步呢。还有秀才班、举人班"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爱情公寓开始制作神剧 星穹列车的诸天旅行 我在兽世种田开荒 人在忍界,望祖成龙 诡叩门扉 火影:日向宁次,打造最强云隐村 从荒山开始打造洞天福地 大唐第一物流供应商 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一手掌生死,一剑断万古苏铭渊天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