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全族!供我科举 > 第39章 月考争锋

第39章 月考争锋(1 / 1)

明天,就会迎来入学四个月来第一次月考,整个班级都笼罩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中。

早晨母亲就说道:"齐哥儿,喝碗热粥再走。

刘氏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黍米粥,里面还卧着一个荷包蛋。秦思齐知道这是母亲特意为他准备的,平日里家里连鸡蛋都舍不得吃。他刚要推辞,就看见刘氏转身给他准备午饭去了。

刘氏连连摆手:"娘不饿,你快吃,今日考试要紧。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是前日你茂才叔送来的松烟墨,娘给你收着呢。

晨光微熹时,秦思齐已经站在书院门口。初夏的风带着荷花的清香,吹动他额前的碎发。往日喧闹的书院今日格外安静,连一向聒噪的赵明远都板着脸,手里攥着本《四书章句集注》念念有词。

秦思齐道了谢,三人并肩走向考场。路上不时有学子加入,很快形成了一支沉默的队伍。就连一向独来独往的张成,今日也默默跟在秦思齐身后不远处,手里紧攥着笔记。

考场设在书院的明伦堂。二十四张案几整齐排列,每张案几上都备好了统一的试卷纸和草稿纸。郑夫子手持戒尺站在门口,挨个检查学子们携带的笔墨。

秦思齐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将笔墨纸砚一一摆好。角贴着他的名帖——"蒙学堂乙班秦思齐"。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微微加速的心跳。四个月的苦读,就为今日一搏。若能连续三月得甲,便可升入甲班,距离科举之路又近一步。

堂内顿时响起一片轻微的骚动。这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既要准确理解孟子原意,又要结合朱子集注,还不能脱离科举八股的规范。秦思齐瞥见赵明远已经开始冒汗,手中的笔抖得厉害;张成则眉头紧锁,在草稿纸上急速写着什么。

秦思齐闭目凝神,在心中梳理思路。这四个月来,他白天听夫子讲解,晚上研读朱子集注,对《四书》的理解已非昔日可比。更重要的是,他刻意训练自己按照科举要求写作,摒弃了那些在现代教育中养成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笔尖在宣纸上流畅地滑动:

【圣贤立教,莫先于伦理。仁主于爱,而爱莫大于事亲;义主于敬,而敬莫先于从兄。此天理之自然,人道之大端也】

破题之后是承题、起讲、入题秦思齐严格按照八股格式,层层推进。他刻意模仿着朱子的语气,引经据典却不炫才,中规中矩却不呆板。字都恰到好处,每一处对仗都工整严谨。

写到"起股"时,秦思齐的手腕已经有些发酸。他停下来活动了一下手指,余光瞥见李文焕正抓耳挠腮,林静之则一脸凝重。对面的张成倒是写得飞快,只是时不时停下来涂改,显然不太满意。

学子们陆续起身,将试卷呈到讲台上。秦思齐注意到赵明远的卷子上有几处明显的墨渍,想必是紧张所致;而张成的答卷虽然字迹潦草,却写得密密麻麻,显然下了苦功。

交完卷,学子们三三两两走出明伦堂。初夏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头顶,不少人已经汗湿衣背。

林静之也凑过来:"我从''五伦''切入,但起讲部分总觉得不够圆融"

秦思齐正要回答,突然听见一阵喧哗。赵明远带着几个跟班拦住了独自离去的张成,一把抢过他手中的草稿纸。

秦思齐眉头一皱,快步上前:"赵明远,把草稿还给张同窗。

这话果然奏效。赵明远悻悻地将草稿扔在地上,带着跟班扬长而去。张成弯腰捡起草稿,拍了拍上面的尘土,对秦思齐低声道了句"谢谢",便匆匆离去。

秦思齐望着张成远去的背影:"张同窗性子是倔了些,但勤学苦读,值得敬重。

午后,学子们聚集在书院的花园里等待结果。郑夫子和几位教习正在明伦堂内批阅试卷,据说山长也会亲自过目前十名的卷子。树荫下,李文焕不停地踱步,林静之则一遍遍回忆自己文章的内容,越回忆越觉得有问题。

堂前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最后,郑夫子的目光落在了人群后方:

这番话引起一阵低声议论。能得到郑夫子如此评价,在整个蒙学堂都是罕见的。赵明远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方才的得意一扫而空。

人群渐渐散去,有欢呼雀跃的,也有垂头丧气的。六位得甲学子站在台阶下,等待夫子进一步的指示。

郑夫子捋了捋胡须:"连续三月得甲,可升入甲班。尔等虽首战告捷,不可骄傲自满。说着特别看了赵明远一眼,"尤其不可懈怠体训,科举之路,体魄与学问缺一不可。

赵明远顿时涨红了脸!今早晨跑时,他又是最后一个到达的,还被马教习当众训斥。

等其他学子离去,郑夫子从袖中取出一卷纸:"我将你的文章抄录一份,张贴于书院廊下,供诸生观摩。你有何看法?

秦思齐受宠若惊:"学生愧不敢当"

离开明伦堂时,夕阳已经西斜。秦思齐远远看见李文焕和林静之在书院门口等他,两人兴奋地挥舞着手臂。更让他意外的是,张成竟然也站在不远处,见他出来,微微点了点头。

林静之也难掩激动:"你的文章要被张贴出来!

秦思齐谦虚地摇摇头:"只是侥幸而已。,其实是在提醒我不要太过呆板。

林静之若有所思:"科举文章本就不求标新立异。齐哥儿能得夫子赏识,正是把握住了其中分寸。

三人说说笑笑走出书院大门。秦思齐回头望了一眼,张成依旧站在原地,瘦削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孤独。他犹豫了一下,转身走了回去。

看着张成离去的背影,秦思齐忽然明白,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能像李文焕、林静之这样毫无芥蒂地与他交往的,终究是少数。更多的人,像张成这样,即使心怀善意,也难以跨越那道无形的鸿沟。

回到秦记酒楼,刘氏听说了喜讯。她特意做了秦思齐最爱吃的红烧鱼,

秦思齐给母亲夹了块鱼肉:"娘,这才第一次月考,路还长着呢。

夜里,秦思齐在灯下重读《四书章句集注》。窗外传来打更的梆子声,月光如水,洒在案头的试卷抄本上,那是郑夫子特意给他的,上面用朱笔批满了赞赏之词。

看着那些批注,心中百感交集。四个月前,他还是个刚入蒙学的农家子;如今,他的文章已被张贴在书院廊下供人观摩。这一切,恍如梦境。

但秦思齐清楚,这只是开始。科举之路漫长,要想金榜题名,还有无数个月考等着他,还有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等着他。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数风流人物 御兽从离婚开始 枭雄之明末争霸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源宗世纪第一部 重生七零军嫂逆袭从腌酱开始 听到尸体心声,我在诡异副本杀疯 重生水浒:打造T0级梁山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