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完毕,三人重新回到院中。
卓文业三叔指了指一旁架上的那面兵器,笑道:“不知李兄弟惯用哪种兵器?”
李应觉目光扫过兵器架,不假思索道:“刀,双手刀。”
“短柄还是长柄?”三叔追问。
“短柄。”
“短柄……”卓文业若有所思,随即插话,“非入品武者使双手刀,重量多在三到六斤之间。
“九品武者,这个重量局域则更加宽泛,在六到十五斤之间。”
“不过以阿觉方才拉动第六个虎头环、又扯动第八节铁链的臂力来看,十五到十八斤之间的双手刀,应当都能挥洒自如。”
三叔点头赞同:“不错,从测试结果来看,十七斤半这个重量,于你而言,当是兼顾力道与灵巧的上佳之选。”
“好,那便依三叔所言。”李应觉拱手应道。
兵器的重量既定,便到了选定形制之时。
李应觉的目光掠过各式兵刃,最终定格在一款形似苗刀的兵刃上,至于材质,他只选了最寻常的凡铁。
唯一特别的是,他开口便要了两把。
“多备一把,以防不时之需。”李应觉解释道。
只不过,兵器的数量他要上了两把,一把当作不备之需。
卓三叔闻言,进入内间查阅片刻,返回后面带歉意地说:
“李兄弟,你要的这种兵器,锻兵坊现在刚好没货。我们马上安排打造,五天之后给你送到武馆去。”
李应觉拱手作礼:“那劳烦三叔了。”
待李应觉选定兵器,卓文业这才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去。
他的选择有些特别,一柄八斤半的单手刀,外加一张足有九斤的硬弓。
只见卓文业信手举起大弓,双臂一较劲,弓弦瞬间张如满月。
这一幕,令李应觉不由得想起那日村口处,老猎户李岭东从百米外射出的那一箭。
“卓哥也精于射术?”李应觉好奇道。
“嘿嘿。”卓文业神秘一笑,“不瞒你说,我除了一门灵级内功,还练了一门灵级武学,正是箭术。”
三叔在一旁笑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阿业这一手,之后无论剿匪或清除异兽,那都是手到擒来。”
选好兵器,二人便离开锻兵坊,回到了武馆。
李应觉前脚刚踏进房门,后脚便再度沉浸于《乙木归灵功》的修炼中。
五日时光,转眼即逝。
……
【功法:乙木归灵功】
接连数日,李应觉依旧足不出户,潜心修炼。
【乙木归灵功】的熟练度已积累至七百点,再过三四日,便可成功入门。
“阿觉,你的兵器到了!”门外传来刘阳波的喊声。
“好,我这就来。”李应觉应声而出。
来到院中,卓文业笑着将两柄细长的刀递上。
李应觉双手接过,先是掂量几下感受重量,继而仔细摩挲端详。
刀鞘古朴,他拇指轻推刀格,缓缓拔刀出鞘一瞬,银色刀身在阳光下寒光一闪,晃亮了周遭。
长刀各自配上古朴的刀鞘,李应觉轻轻一拔出,银色的刀身在太阳底下矮,照得闪闪发亮。
院中其他学员无不侧目,眼中尽是羡慕。
“感觉怎么样?”卓文业询问道。
李应觉对兵器没什么研究,分不出高低好坏,但仍由衷赞道:“好刀!从小到大,还没用过这么好的兵刃。”
这是实话。无论在望坡村还是陈兴武馆,他从未接触过这等利器。
卓文业满意地笑了笑:“喜欢就好,我还怕用料普通,入不了你的眼。”
李应觉摇摇头:“材质好坏在其次,锻造者的手艺才是关键。这手艺,已在这两把刀上展现无遗了。”
“哈哈,那就好!”卓文业开怀一笑。
……
光阴流转,三日已过。
房间内,李应觉盘膝而坐,静如磐石。
他心念一动,一道熟悉的进度信息跃然眼前。
【功法:乙木归灵功】
还差两点熟练度,这门灵级内功便可入门了。
李应觉摒除杂念,心神再次沉入功法运转。
随着周天循环,他清淅地感到,一层无形的壁垒已近在眼前,体内气息奔流涌动,某种强烈的感觉愈来愈近。
【乙木归灵功提升!
倾刻间,一股澎湃的能量顿时从体内深处奔涌而出。
自丹田而生,温养肝脏,疏通经脉,浸润根骨,最终弥散至四肢百骸。
过去那种虚无缥缈、只可意会的“气感”,在此时终于有了实质的形态。
李应觉蓦地睁开双眼,掌心朝上,摒息凝神。
他双手微微一沉,一层半透明的气息便悄然附着其上,虽只停留片刻便消散无踪。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却让他欣喜若狂。
内气外显,这便是入门灵级内功,才会有的层次。
凡级内功追求的是‘有’,而灵级内功追求的是‘用’,这便是根本差别。
李应觉心念微动,一股温润的气流便自丹田涌出,如春雨般浸润全身。
所过之处,修炼带来的疲惫与消耗被迅速抚平,精力也随之恢复。
这正是【乙木归灵功】所载的秘术——‘乙木回春’。
它能以消耗内气为代价,快速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而损耗的内气,则会随时间自然回复。
有了这项能力,李应觉的修炼效率必将大增。
说不定,他重拾“三天一觉”的日子,已不再遥远。
而且这次的惊喜不仅如此,还有入门后带来的属性提升。。
李应觉不禁遥想,若将此功修至圆满并再次升华,属性又将暴涨到何种地步?
收敛心神后,他将注意力转向另一门灵级武学——《流影游身步》。
心念一动,李应便再次打开黑匣,取出了这本秘籍。